行业资讯

国内外纺织印染工业废气排放法规及标准的比较

中国是自古以来的纺织大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家,纺织印染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国纺织印染企业分布非常集中,沿海五省的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5%以上。

印染行业高温、高耗水、使用多种助剂等特性,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早在上个世纪,就有印染废水标准对废水排放加以控制,然而我国现阶段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仍执行GB 16297 — 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GB 14554 — 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规定,其针对性不强,且颁布时间较早,与纺织印染防治工作的实际不符。自2013年起,我国开始制定《纺织印染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也将作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对印染工业的废气严格管控。

对于大气污染的控制与研究国外相对较早,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就颁布了相关法律,并经过多次修正。其中典型的法规有美国的《国家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纺织工业面料以及其他纺织品生产中的印花、涂层、染整》、日本的废气固定源和移动源排放标准、英国的《纺织面料整理和涂层的法定指南》等。目前,以上标准中,美国、英国和世界银行有针对纺织印染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而日本、欧盟与我国一样,执行的是(类)综合排放标准。

1 国内外标准主要污染因子及限值的对比

污染因子,其中苯系物、氯乙烯、颗粒物、甲醛等主要污染因子需重点关注。根据对比,美国的标准主要是针对纺织染整行业的涂层、印花、染色、整理等工序,对其使用、排放的HAP(有害大气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但对于单项的特征污染物并没有进行限制,同时采用了排放浓度和削减率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并对车间工艺废气收集做了明确的规定。日本目前并没有专门的纺织印染行业废气排放标准,所以在这一类行业的废气排放问题上,执行的是《固定源排放标准》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类的排放标准,对其中列出的气体种类中的卤代烃类、苯系物类、挥发性有机物以及硫化物(H2S、甲硫醇、甲硫醚)有明确的限值规定,但其单位并未统一,有mg/kg及mg/m3两种形式,为相关人员的执法及监测带来了一定不便。

英国的纺织印染行业主要在欧洲范围内,且主要从事高档服装面料的開发,故在英国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纺织印染行业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法规,只出台了针对纺织面料整理及涂层整理的指南 —— 《纺织面料整理和涂层的法定指南》。该指南主要针对纺织印染生产工艺中的涂层工艺进行有效控制和说明,该工艺的主要污染因子为甲醛、颗粒物、NOx、NH3等,排放的要求是30 min内浓度限值不超过一定数值。这对我国涂层工艺标准的污染限值有一定积极作用。

世界银行的纺织印染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由《污染预防和消减手册》和《纺织品制造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共同规定。其中,前者规定了排放标准污染参数和最大值,且该限值用浓度来表示,同时不可使用稀释的办法使废气达到要求。在工厂或装置的正常操作中,应当至少有95%的时间不超过限值的最大值。后者主要列出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氯气、甲醛、颗粒物等主要污染因子的限值,这与我国纺织废气排放种类基本相同,但缺少了芳香类挥发性有机气体,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可以作为恶臭气体标准限量值的一个技术参考。
(来源:韩啸天,马文艺,刘虎,施昌勇.纺织导报2017年4期